天下武功,唯快不破,5G成就“千手千眼”
2020年是5G大规模建设的一年,5G的到来将会推动各行各业的变革。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我国各地区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而5G网络的逐渐覆盖,将打破区域之间的限制,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看病的花费与时间。5G技术给予了医疗领域“千眼千手”的功能,让医护人员身处千里之外,如同身临其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创造新的可能。
今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相继晒出多张5G+医疗领域的“成绩单”: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岳阳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打造“全球首个双千兆智慧医院”;上海移动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联合成立首个5G超声联合实验室:中国联通联合北京、深圳多家医疗机构,首试了5G+MR+AR的多中心超远程手术协同,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在两台异地手术进程中穿插进行专家的实时远程技术指导……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功完成全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5G远程会诊。5个月前,安徽省首例5G网络支持下的远程协同手术由安医大二附院牵头完成。
河南移动宣布国家发改委5G应用示范项目——郑大一附院5G实验网获得重大进展,30个5G基站全部开通,标志着国内首个5G医疗实验网的建设已完成。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另外11个5G应用示范项目也陆续上马……
当医疗行业邂逅5G,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急救、远程培训和远程监护将不再是梦想。对于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远程手术能让病人无需转院就能接受专家的高水平手术治疗,无疑为许多病人带来了希望。远端专家操控机械臂,配合超高清的医疗影像系统,身临其境般对患者进行手术救治,这需要高速率低时延的网络支持。5G能将空口时延缩短到1毫秒,5G网络还能为用户提供具有端到端业务质量保障的网络切片服务,能够保障操作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安全性。
对于急救病人的场景,受限于救护车上的医疗设备、急救人员水平等条件,远程急救能将救护车内的监控情况实时传回医院,并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传送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实现患者信息实时精确共享,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的愿景。
对于病人的监护也是传统医疗行业的痛点,目前许多医院对病人的监护普遍人手不足,而监护对专业性要求较高。远程监护就是使用可穿戴监护设备监控病人状况,有效的解决了病人监护人手不足的问题。
AI辅助诊疗等场景也将成为医生的好帮手,全面输入患者的各种病理检查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AI系统将会从全球成千上万份成功治愈的案例中,为患者精确找到最适合的治疗康复方案。这些都可以在不远的未来实现,而血管内介入手术机器人、骨骼穿戴机器人,以及医用AI机器人等已经开发成功,很快就可以转化应用。
看看智慧护理1.0的“黑科技”都有啥
很多专家都描述过未来的智能护理场景,很科幻,很美好,却很遥远。不如我们先看看可以马上实现的初代智能护理都有啥。
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医疗护理产品的迭代升级,很多智能装备将成为护士的得力助手!智慧型机器人、智能导航、智慧病床……,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首先,门诊全流程自助“智慧化”服务已经在全国各大三甲医院铺开,从购买病例本到挂号、取号,再到就诊、检查、打印报告,再到取药、打印发票,患者全程只需要在各种机具上扫码完成。挂哪个科?该怎么走?导航机器人来指引带路。打开手机,覆盖全院的智能导航系统就能够为患者自动规划出最合适的路线。
“智慧病房”对需要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很大便利。以往家属和护士要盯牢患者输液的全过程,付出太多精力。智能病房电子设备将自动实时显示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的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家属和患者再不用时不时抬头盯着输液器了。患者一旦离开床的时间过长,护士站也会马上报警,防止出现摔倒、晕倒等事故。
“智慧病床”为每个患者设置一个可移动的机械手臂pad,患者躺在床上就能查阅自己的病例、医嘱、每天产生的账单,还能预约医生,呼叫护士、复印病例、订餐、观看数字电视等。智慧病床产品不断升级,夜间睡眠时床垫下的感应设备能自动监测患者的各种信息,比如体温、心跳和睡眠情况、翻了多少次身,咳嗽和不舒服的呻吟有多少等,便于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护士站的智能系统”,将实时显示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护士随身智能穿戴系统也将实时提醒关键和首要护理的信息,帮助护士做到事无巨细,及时响应,及时解决,极大地解放了护士。
此外还有诸如婴儿防盗、医疗质量控制、防范打击“号贩子”、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配药、机器人陪护守夜,远程机器人查房等很多装备即将或已经进入医护系统。
从智能医护初代到迭代发展,相信工程师们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全民大健康事业在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动下再次得到飞跃式的发展,而我们需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未来的场景。有人说未来的智能医护将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飞跃,你觉得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