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病毒的前线,全球的护士们表现出对护理事业和人民健康的极强责任心与奉献精神。对中国来说,正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全力付出才为人类赢得抗击新冠的重要一战。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医生表示:“今后,中国要培养足够多的护士队伍,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卫生挑战,加大对各学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培训的投入,改变护士职业环境。”这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各国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疫情过后,全球将进入医护人才储备期
4月7日,世卫组织发布了《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护士人数为2790万,其中专业护士1930万。护士缺口在非洲、亚洲、拉美等中低收入国家护士缺口尤为严重。如不采取行动,至2030年全球护士队伍缺口将高达460万人以上。中国除了护士不足,还需确保护理人才覆盖从重症、急诊到精神卫生的各种专业学科领域。发达国家医护人员的问题主要是从业群体年龄结构较老,过度依赖国际招聘,供应能力不足等。
全球疫情爆发,缺物资、缺装备、缺护士,在处理疫情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专家预言,疫情是对人类防疫体系的一次检测,很少有国家做得合格,都暴露出贮备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后疫情阶段,各国一定会加大力度为医护行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倾向和利好。护士的地位和职业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护理人才的“提质”与“增量”势在必行
3 月 12 日,国务院发布了对一线医务人员的详细界定,是指疫情防控期间按照政府统一部署、卫生健康部门调派或医疗卫生机构要求,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查、检测、转运、治疗、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以及直接进行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病理检查、病理解剖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线”定义及补助标准已明确。
在 2013 年接受采访时,钟南山医生提到,SARS 过后,他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公众、政府部门以至媒体对医务界的一些偏见没有改变。这次在接受采访时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政府也已经意识到,改变护理就业环境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并留住更多护士,建立起一支与全民健康覆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称的护理人员队伍,无疑成为一道待解的民生考题。这要求,要加强护士培养扩容提质,留住“存量”的基础上,做好“增量”与“提质”。
首先从收入、发展空间、职业荣誉感等各方面给予该群体更多的获得感,努力缩小供需缺口。从市场需求端入手打造医护教育、就业、提升的产业链。构建医院、社区、社会等多方面的护理产业组合,同时鼓励创新模式与标准的建立。让护士群体有不断成长的职业空间,从护士,到专科护士,到高端执业护士,到多学科护理管理,政府与社会力量将携手共建,加大培育力度。
在“提质”方面,业界预测,一定会加大护理人才的培育力度,与国际接轨,引入高标准的护理教学体系和临床实践成果,提升护士,尤其是重点学科的专科护士的水平。中国的医务人员,任重而道远,给白衣天使一个金色的未来,是对“提灯人”的最好致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