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这一波神操作,康养经济崛起大势所趋
2020-06-12 36543 作者:广慈医护

过去的一年里,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版)》、《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等十大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其力度为历年之最,可见政府对老年群体和养老产业的重视。


首先这一波政策将影响中国未来30年。政府明确指出,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划重点,敲黑板,看看都有哪些影响未来的亮点


2022年形成“社会养老+普惠养老”的合作新模式

最新表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以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为核心,与养老服务骨干网组成“1+N”联合体,推行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除了原有的“社区、医养”类项目之外,新增了“学习、旅居”类项目。


社区养老为底盘

社区是“医” 与“ 养” 的最佳接口。社区是个资源配置平台,汪洋大海一般的社区,像一张张“海绵”容量大、弹性高,可以就地、就近、就亲、就熟地满足多种养老需求。例如,养老服务机构毗邻社区卫生中心(站)开办,或者社区卫生站的床位对日间照料中心托管的老人开放,或者养老服务机构把病床建立起来,并可设家庭病床,由此把社区做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医养融合型的养老院。


社会养老为延展

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打造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康养项目,鼓励创新模式,整合相关配套资源、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打造康养项目。鼓励各地旅居养老、智慧康养项目进行试点打造。


智慧养老为羽翼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人工智能养老产品的研发、生产、适配和租赁服务。持续推动智慧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


扶持政策为驱动

完善金融支持方面,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专项行动提供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合作。新增了加强落实社区养老服务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社区养老服务税费优惠政策。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机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第一批普惠养老城企联动的参与城市和参与企业都已经行动,企业也拿到了政府的补贴,这对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见,这也是国家层面系统支持和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的系列政策。


培育高端医护人才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在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中,“养”是在养老服务中最基本的,“医”则是在“养”的基础上的升华。传统型的养老服务的人才数量少,职业技术低,专业性差,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内,随着社区养老配套、体系、标准的成熟,以及各种中高端养老地产和养老机构的推出。高端护理人才和全科医师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资源。医护人员除了医院这个大本营之外,走进社区养老机构和社会各类养老机构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要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加强服务人员的建设,如提升学历、职业培训、资格考试等来打造高水平的服务人才,同时向社会各界传授养老。强化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对接转介,提升区域内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在我国快速迈向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旺盛,成为对市场化养老服务最大的刚性需求。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相关配套领域的发展,国家将会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李瑶的政策。2020年中国康养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你准备好了吗?



END

意见反馈
浙江广慈医护有限公司
浙江广慈医护有限公司